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詐騙手法日新月異、跨境電信詐騙猖獗,身為台灣電信龍頭,中華電信積極響應政府打詐政策,憑藉其深厚的技術底蘊與AI研發能量,打造從語音、簡訊、網路到社群的全方位防詐機制,展現對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為全民資訊安全提供堅實保障。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與技術長黃志雄出席《ETtoday新聞雲》主辦的「2025斥詐風雲論壇」,以企業實務與技術出發,分享內部對抗詐騙的具體作為,展現中華電信面對資安議題的高度關注與責任。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指出,光是在國際詐騙電話部分,過去兩年已成功攔阻約1,078萬通,並針對國際來電設置國台語雙語警示語音,提醒民眾小心受騙。這些提醒也發揮實效,截至目前共攔阻約2,957萬通未被接聽的潛在詐騙來電。簡訊詐騙防堵方面,近期中華電信已建立起「AI簡訊反詐平台」,針對商業簡訊與個人簡訊分別採用即時攔阻機制,迄今共攔阻52萬則商業簡訊及將近2萬則個人簡訊。他也強調,網路與社群是另一詐騙重災區。2024年中華電信藉由「守門員系列服務」系統,共攔阻高達62億次的惡意連結,然而單單今年第一季就已擋下35億次連結,顯示詐騙行為仍極為活躍。
中華電信技術長黃志雄則在「2025斥詐風雲論壇」圓桌論壇中分享,中華電信目前已部署的「AI電話秘書」功能,能在接聽來電6秒內判斷聲音是否為仿冒,若發現可能有AI模擬家人、長官、機構人員語音進行詐騙,透過語音模型比對能即時識別並中止通話,防堵詐騙進一步誘導。針對來自國外、具有潛在風險的號碼,如「+886 9」等,中華電信也新增語音警示,提醒民眾提高警覺的同時,也能避免攔阻到正常電話。

至於簡訊防詐方面,黃志雄指出,個人簡訊雖無法進行內容監看,但仍可透過分析異常發送行為,再進行阻擋,例如當系統偵測到一次發送大量,如50則以上的簡訊時,就會啟動攔阻機制。至於商業簡訊及多媒體簡訊,則會由AI即時比對其文字格式與內容結構,一旦偵測出具有詐騙特徵,便會立即進行阻擋,防止詐騙訊息傳遞到用戶手機裡。
中華電信積極與國際接軌,去年6月即加入GSMA Open Gateway計畫,攜手全球電信業者開發API,共同打擊跨境詐騙,並與國內金融業合作推出手機性防詐API,強化用戶資料保護。誠如董事長簡志誠強調,「科技可以做善事,也可以做惡事。中華電信要用科技做善事,全面解決詐騙問題。」展現企業在科技防詐上的堅定立場與投入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