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第23屆雪梨雙年展「卡西基亞雷」(Casiquiare)巡迴展,自2月4日起至3月18日,以「一條雙向流動的河流:第23屆雪梨雙年展精選作品:河流」(A river that flows both ways: Selected works from the 23rd Biennale of Sydney: r?vus)為名,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Adelaide Contemporary Experimental, ACE Gallery)等地展出。臺灣排灣族藝術家阿儒瓦苡?篙瑪竿(武玉玲)續以其於第23屆雪梨雙年展的參展作品《觸摸:記得我們的關係感》(Semasipu – Remembering Our Intimacies)參展。
文化部(六)日說明,本次巡迴展為第23屆雪梨雙年展之延伸,展覽名稱取自亞馬遜的卡西基亞雷河,以這條雙向流動的河流,比喻雪梨雙年展與跨州頂尖藝術機構共同合作,包括南澳州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昆士蘭州凱恩斯美術館(Cairns Art Gallery)、現代藝術館(Institute of Modern Art),以及維多利亞州莫納許大學藝術博物館(Monash University Museum of Art),4館共將展出第23屆雪梨雙年展89位參展者中19位參展作品。
其中,阿儒瓦苡?篙瑪竿的作品將與包含日本藝術家毛利悠子、泰國藝術家艾瑪泰?蘇瓦坦納修(Imhathai Suwatthanasilp)與東加藝術家索波勒馬拉瑪?菲利佩?托希(Sopolemalama Filipe Tohi)的雙年展作品,共同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展出。文化部表示,藉由此展,可望讓阿儒瓦苡?篙瑪竿的作品觸及更廣大的澳洲群眾,透過共同珍視的原民文化價值,豐富臺灣文化交流的內涵。
巡迴展聚焦在地脈絡與全球對話的共鳴,在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的展出將搭配南澳的墨累河(Murray River)聲音,該河流不僅是全澳洲最長的河流,也是全世界第三長的運河,僅次於亞馬遜河與尼羅河。阿德雷德當代實驗美術館藝術總監派翠絲?夏奇(Patrice Sharkey)表示,這次會選擇阿儒瓦苡?篙瑪竿的作品在阿德雷德的柯爾納原住民族土地上(Kaurna Yarta)呈現,是因為作品分享了一個強而有力的訊息,關於第一民族的流離失所,還有作品是透過第一民族婦女的合作與療癒實踐而成。
文化部表示,雪梨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併列為全球三大雙年展,文化部在疫情爆發後,持續大力支持駐雪梨辦事處文化組與雪梨雙年展攜手合作阿儒瓦苡?篙瑪竿創作全新大型裝置藝術參展。阿儒瓦苡?篙瑪竿為雪梨雙年展首位展出的臺灣原住民藝術家,寫下雪梨雙年展自1973年創立50年來的紀錄。該作品源自被莫拉克風災摧毀的原鄉大社部落,集結部落婦女及耆老共同拓印縫製記錄遺址,也反思人們與河流的關係,深深呼應第23屆雪梨雙年主題《河流》(r?vus)探討水資源環境議題,也呼應近年頻繁飽受水患之苦的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