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台北報導】
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三館共同策劃舉辦「原民、漢人與官府的交織『物』語: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即日起移師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展出,(五)日舉行開幕活動,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余佩瑾、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林碧霞Afas.Falah、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洪世佑,以及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張隆志一同為展覽揭開序幕。
李連權表示,臺灣經過多次的移民及殖民歷史,造就臺灣的多元文化,但也難免帶來一些傷痕及文化記憶的斷裂,然而今日的臺灣國民所得已經是「超韓趕日」的階段,因此,「建立臺灣文化的主體性與品牌是刻不容緩的事情」。臺灣擁有多元文化民族及豐富的文化精髓,期許博物館能夠扮演領頭羊的角色,透過不同主題形式的策展,讓臺灣人民看見多元文化彼此影響、彼此和解,甚至是彼此學習,最後達成共創新文化的未來。
余佩瑾表示,故宮文物一直不乏以單一主題式的機會「出宮」展出,此次聯展難能可貴的是,三館在不同子題下匯聚各自館所的文物,透過陳列的當下彼此呼應對話,再次拓展多元研究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參觀的民眾將可以在同一個展覽裡面,探索原民、漢人與官府三種面向的藝術與文化,這次順利展出代表彼此對話交流的管道已然建立,更期待未來的合作機會。
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林碧霞Afas.Falah表示,期許未來借重各館的專業,讓臺灣16個原民族群多元豐富的文化能夠被看見之外,還有新的發展,共同壯大臺灣多元文化。
洪世佑則談及此次展覽由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號召後,透過三館策展人2年多來的密集對話共同發展,臺博館將館藏最精華的部份毫不保留的展出,包括新港文書、岸裡社潘家文物、原民貴族的木雕、食具、琉璃珠等共117件。洪世佑指出,臺博館對於各界專家及原住民代表的意見特別重視,未來也會持續進行以原民為主體的各項合作。
張隆志指出,這次三館聯展除了新增兩大單元,並以數位多媒體藝術呈現三館重要的文物與成果,這項新展覽型態的展現,在即將升格週年的時刻更顯珍貴。張隆志說,期待大家來臺史博親身感受,認識文物背後的生命史,深入體驗這些反應時代刻痕與族群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表示,「故宮、臺博、臺史博三館聯展」以原住民族、漢人常民與宮廷官府三種角色間的互動,帶領觀眾瞭解臺灣歷史。故宮以精緻的中國歷代皇家宮廷官府蒐藏著稱;國立臺灣博物館以豐富而多樣的臺灣原住民文物蒐藏見長;而臺史博所收藏的臺灣歷史與常民文物也屬翹楚,三館紛紛拿出最亮眼的風格選物,邀請觀眾看見不同人群如何以各自的文化觀打造獨特的生活感,從吃食文化、裝飾美學、禮物政治,甚至是限制級情慾主題,有食有色,展現多元人群的滋味生活,從藏品裡面看見人群文化的歧異,也看見背後人性追求價值感的有志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