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聞【張瑞雄專欄】當「效率」成為幻想:美國DOGE計劃的教訓

【張瑞雄專欄】當「效率」成為幻想:美國DOGE計劃的教訓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叡揚資訊顧問

在公共政策的世界裡,最容易被高舉的字眼是「效率」。它聽起來乾淨利落,也帶著現代工程式的解題魅力。只是當一個國家企圖用企業裁員的速度來重塑整個政府體系時,效率可能變成幻影,而代價由全民承擔,美國政府近期的劇變正是一個典型案例。從甫上任便啟動的大規模政府重整,到不到一年便悄然瓦解的DOGE (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其興起與墜落揭示了現代治理最繞不開的張力,亦即科技式的速成想像,是否能取代制度累積的耐性與社會穩定的底層結構。

DOGE在創立時被包裝成一場要徹底「瘦身政府」的行動,並以震撼手法迅速佔據行政體系的各個角落。這個機構從第一天起便大幅裁撤公務員、取消合約、奪取資訊基礎建設的控制權,並宣稱將在一年內節省一到二兆美元。支持者視之為破格創新,反對者則擔心政府治理被當成實驗室。無論立場如何,DOGE最終的數字無法說服任何人。資料顯示截至十一月,它僅達成二一四十億美元的節支,不到最初承諾的四分之一,這是一個足以寫進行政學教科書的錯誤範例。

最值得注意的是,效率口號下的實際代價極不對稱。大規模裁撤造成社會安全申請程序嚴重延宕,而某些國際援助專案被迫中斷,連帶影響疫苗、疾病防治與國際救援體系,甚至可能出現數十萬人的生命風險,這些後果不是任何「節省」可以簡單抵銷的。治理不是削減表面數字,而是理解制度之間的緊密聯動,以及錯誤行動後難以恢復的社會成本。

DOGE之所以崩解得如此迅速,除了政策本身的爭議,也反映領導層內部的權力矛盾。DOGE在政治支持下降後快速失去影響力,甚至連領導人都在公開場合與總統互相批評,導致整個計畫從核心瓦解。當治理被簡化為意志對抗,制度往往只能成為附帶犧牲品。這種治理文化使行政體系成為舞台,而非工具,使改革變成象徵性的「效率戲劇」,而非真正的結構調整。

世界上最危險的莫過於以簡化取代理解,科技企業習慣以快速迭代解決問題,但國家治理面對的,是世代累積的制度、人民生活的穩定感、以及跨部門的長期協作。當科技式思維直接移植到國家體制時,看似敏捷,實則忽略了政策背後複雜的社會紋理。

DOGE的故事並非遙遠的政治風暴,而是一面映照所有民主社會的鏡子。許多國家也正掙扎於政府效率、財政壓力與人民不滿之間。如何在改革與穩定之間取得平衡,是當代治理最難回答的問題。確實,政府需要創新,也需要面對沉重的支出結構。但改革若只以速度為榮、以震撼為特色,就無法真正觸及問題根源。最終留下的,只是破碎的制度、失序的體系與失去信任的公民。

從這個角度看,DOGE的瓦解不是結束,而是開始。它提醒我們,現代國家在追求效率時,需要更全面衡量「成本」的真正意義。也提醒科技力量在介入公共領域時,不能只憑工程邏輯,更必須理解人、制度與社會的深層關係。

真正的改革不是一場表演,而是一場與現實長期搏鬥的工作。當政治、科技與治理再次交會,願社會能從這次的震盪中,學會在渴望改革速度與維護穩定之間,找到更成熟穩健的道路。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