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聞克里姆林宮釋出四大戰略武器 關鍵時刻展示軍力訊號

克里姆林宮釋出四大戰略武器 關鍵時刻展示軍力訊號

俄烏戰爭進入高度拉鋸階段,戰場形勢與外交壓力同步加劇。《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報導說,克里姆林宮高層在現階段將軍事科技視為「維持戰略主導重要支點」,並罕見集中對外展示四款被視為可改變全球戰略平衡的核心武器系統。這四項武器計畫均由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公開點名,涵蓋核動力、無人水下載具、高超音速與新世代戰略飛彈,其部署與技術進度引發北約各國密切關注。

報導指出,俄方此時重提這四大武器,被視為「在戰爭持續、國際制裁升級、軍事供應鏈緊繃之下,展示俄羅斯仍具備戰略嚇阻與科技優勢」的重要政治訊號。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 射程幾近無限的戰略突破

「海燕」(Burevestnik 被官方定位為「俄羅斯最具革命性概念」的核動力洲際巡航飛彈。依俄方資料,「海燕」搭載小型核反應爐,可在極低高度長時間飛行,射程「接近無限」。俄國軍工體系強調此技術能使飛彈避開傳統預警雷達網,並採取不可預測的飛行路徑。

「海燕洲際彈道飛彈是俄最具革命性飛彈之一,搭載小型核反應爐,可在極低高度長時間飛行,射程「接近無限」。圖/截職自WION YT頻道

「海燕洲際彈道飛彈是俄最具革命性飛彈之一,搭載小型核反應爐,可在極低高度長時間飛行,射程「接近無限」。圖/截職自WION YT頻道

俄國防部多次表示,「海燕」的研發目的在於突破美國現有及預期部署的反導系統。俄國戰略學者賽蒙諾夫(Konstantin Simonov)受訪時指出,若該系統最終形成戰力,「將迫使美國與北約重新評估現有反導架構」。

外界關注的重點,在於其核動力技術是否已成熟至可安全實戰化。一些歐美軍事機構分析認為,核反應爐的小型化與穩定性仍存在高度挑戰,但俄方近年已數度發布「測試進展順利」訊息,顯示其技術成熟度可能已達到部署邊緣。

「波塞冬」無人核動力潛航器 打擊沿岸城市能力引發全球警惕

另一項備受關注的水下載具「波塞冬 」(Poseidon),是全球首例具核動力、可搭載大型核戰鬥部的遠程無人潛航器(UUV)。依俄國海軍說法,「波塞冬」能在深海長距離航行,速度與深度均遠超現階段反潛裝備的常態操作範圍。

俄羅斯一款秘密武器是水下載具「波塞冬 」(Poseidon),這是全球首例具核動力、可搭載大型核戰鬥部的遠程無人潛航器(UUV)。圖/截取自WSJ YT頻道

俄羅斯一款秘密武器是水下載具「波塞冬 」(Poseidon),這是全球首例具核動力、可搭載大型核戰鬥部的遠程無人潛航器(UUV)。圖/截取自WSJ YT頻道

俄羅斯官方曾暗示,「波塞冬」可攜帶威力極高的核彈頭,用以打擊敵方沿岸指揮中心或港市設施。一些西方研究報告指出,該系統具有造成「大規模海嘯式破壞」的潛在能力,因而被評為當代最具破壞性的非傳統核武平台之一。

「波塞冬」目前已編入俄國專屬母艦「貝爾哥羅德號」(Belgorod)核潛艇,多家俄媒指出,相關武器的實際部署節奏明顯加快。軍事分析家伊格納季耶夫(Andrei Ignatyev)認為,在俄烏戰爭背景下,「俄方強調『波塞冬』即是一種戰略訊號,提醒西方:俄羅斯仍具備無法被有效攔截的第二擊能力。」

「榛樹」高超音速彈道飛彈系統 新世代中程打擊力量

俄衛星通訊社報導的第三項武器為 「榛樹」(Gvozd),被俄國定位為「新一代高超音速中程彈道飛彈系統」,屬於俄軍近年快速推動的高超音速家族。雖然官方對該系統細節仍保持高度保密,但推測其具備以下能力:

飛行速度可達數倍音速,強化突穿能力。

可搭載常規或核戰鬥部,具雙重用途。

可針對機場、指揮節點、前線集結區進行快速壓制打擊。

「榛樹」若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將使俄軍在中東歐方向的打擊能力更難被偵測與反制。圖/取自搜狐茫

「榛樹」若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將使俄軍在中東歐方向的打擊能力更難被偵測與反制。圖/取自搜狐茫

俄羅斯軍工委員會成員指出,「榛樹」被設計為可快速量產與部署的系統,補足俄軍在中程嚇阻的缺口,並提供戰術—戰略中間層級的彈性運用。外界分析認為,若「榛樹」具備機動發射能力,將使俄軍在中東歐方向的打擊能力更難被偵測與反制。

「薩馬特」重型洲際彈道飛彈 俄戰略核力量核心

第四項武器為「薩馬特」( Sarmat 洲際彈道飛彈(ICBM),即西方稱為「撒旦二型」(Satan II)的重型飛彈。俄國國防部強調,「薩馬特」具備以下特徵:

載重能力極高,可搭載多枚分導式核彈頭(MIRV),或搭配高超音速滑翔載具。

全球打擊能力提升,可採取南極等「非傳統路線」攻擊目標。

突穿能力強化,用以突破美國反導系統。

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先前透露,「薩馬特」已完成多項飛行測試,並準備陸續編入戰備序列。報導表示,這款飛彈被俄軍界視為「全面替代蘇聯時期重型洲際飛彈的關鍵節點」,象徵俄國核三位一體力量(陸、海、空)中的陸基主力全面更新。

戰略訊號:對西方的「不僅止於嚇阻」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俄方此刻集中宣傳四大武器,並非單純軍事展示,而是具有明確政治目的。

首先,俄羅斯希望傳達其軍工產能仍能維持高端武器研製,不因戰爭消耗而停滯;其次,藉武器訊號強化外交籌碼,逼迫西方重估持續軍援烏克蘭的代價;其三,展示戰略穩定能力,意在提醒全球俄國的核嚇阻仍具「不可撼動」的重要性。

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布特林(Sergei Butrin)表示,「當俄羅斯選擇在戰事最膠著之際突出這四套武器,就是在告訴世界:俄方將以戰略威懾確保自身安全底線,不會被制裁或援烏政策逼到結構性弱勢。」

俄羅斯高調重提四大武器,一方面展示軍工科技底氣,另方面也強化其在全球戰略版圖中的不可忽視地位。對俄方來說,這不僅是技術宣示,也是政治與外交手段的延伸。對西方而言,則是提醒—俄烏戰爭並非僅是區域衝突,而是大國競逐下的軍備與戰略重組。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