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 年縣市長選舉將近,有意參選桃園市長的總統府副秘書長、民進黨立委何志偉近日接受《暐瀚觀點》主持人黃暐瀚訪問,他指出,桃園具備土地、人口與交通樞紐等條件,但在重大時刻卻與台積電投資擦肩而過,加上市區交通多年未見明顯改善,是最可惜的兩個面向。
何志偉說,桃園本來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過去沒有及時展現方向與整合能力,讓發展的節奏有所停滯。桃園升格直轄市後發展速度快,產業腹地完整、人口結構年輕,理應具備吸引國際級企業落腳的實力。但台積電最終未選擇桃園,讓他感到遺憾。
他表示,「可惜」兩字並非指向個案,而是反映桃園本可以更積極準備、展現更清楚的城市企圖心。重大投資的競逐不只看條件,也看城市是否能給企業穩定的方向與計畫感。
交通則是他提到的另一項可惜。何志偉說,多年來市民最常反映的,就是主要幹道與市區路網的壅塞問題,尤其上、下班時段更為明顯。桃園並非沒有做調整,但改善幅度有限,使民眾的感受落差一直存在。他認為,交通問題不難界定,也不難排序,只是需要更務實、明確的執行節奏。
此外,何志偉也推銷了自己,指他在總統府副秘書長任內處理的一項讓桃園居民有感的亮點。當時桃園一條河川因上游養豬場排放污水,長期散發惡臭,周邊居民生活受影響,「不分藍綠的議員都來找我,希望中央地方一起處理。」
他說,當時中央與地方協同盤點管線、環保與畜牧管理問題,逐步改善排放狀況,改善後居民的回饋最為直接。他以此作為例子,認為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只要整合部會並確實執行,就能讓市民有感。
訪談中,黃暐瀚追問桃園的下一步是否有機會彌補,何志偉回應,桃園作為國門城市,具備其他縣市難以複製的地理與產業位置,但必須要讓外界看懂桃園未來要往哪裡走。招商、交通與公共建設都需要更明確的方向,而不是停留在片段式的推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