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聞賴政府密集接觸MAGA媒體 彭博:台急尋川普關注、外交轉向保守派陣營

賴政府密集接觸MAGA媒體 彭博:台急尋川普關注、外交轉向保守派陣營

新加坡《彭博》今(23)日指出,隨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預計下週舉行高峰會,台灣政府內部對可能損及台灣利益的美中協議日益憂慮。多位消息人士透露,賴清德政府近期採取一項罕見策略——積極拉攏「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媒體與保守派意見領袖,企圖將台灣議題推上川普的優先關注清單。

報導指出,這項行動由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主導,他多次出現在川普前幕僚班農(Steve Bannon)主持的節目《戰情室》(War Room),宣稱「我們正在外交戰壕中全力奮戰」。報導形容,這種「直接面向MAGA選民」的宣傳攻勢,標誌台北的外交策略正出現明顯轉向。

賴清德與蕭美琴登上保守派節目

彭博表示,過去幾個月內,賴清德與副總統蕭美琴均登上美國保守派主持的播客,包括《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等,直接向川普支持者闡述台灣立場與安全挑戰。賴清德在節目中強調:「若台灣被併吞,中國將更有力與美國競爭,這將衝擊美國自身的國家利益。」他甚至向川普喊話,稱「支持台灣有助他贏得諾貝爾和平獎」。

主持人則在節目中大讚台灣社會安全、治安良好,並對照芝加哥等美國城市的犯罪率,稱台灣是「民主世界的成功範例」。

消息人士表示,這一連串媒體操作,反映出台北的「焦慮與急迫感」。由於外交慣例限制,賴清德無法與美國總統直接對話,只能透過保守派媒體「間接發聲」。有官員坦言,這樣的策略令部分內部人士感到意外,因民進黨長期與美國自由派關係密切,與MAGA陣營幾乎沒有交集。

彭博:顯示台北對川普不安升高

彭博研究員法拉爾(Adam Farrar)說,「賴清德在美國保守派媒體展開全面宣傳攻勢,反映了台北對川普意向的不安日益升高。」他分析,即使台積電宣布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美國,仍未能明顯提升台灣在華府的地位。

報導指出,雖然美國仍是台灣最重要軍事支援來源,但近來跡象顯示,川普對台支持「可能正在動搖」。曾能約束川普交易式外交政策的對中鷹派勢力,正在白宮決策圈中逐漸退居次位。

外交部:維持兩黨關係

對此,台灣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向彭博回應稱,台美關係建立在「跨黨派支持」基礎上,台灣「持續與美國兩大政黨保持廣泛交流,並積極拓展各界友好關係」。

美方一位川普政府首任時期官員則稱,美國鼓勵台灣官員「接觸新媒體平台」,讓他們能「直接與真正的美國民眾對話,而非只面向自由派菁英」,並強調這不代表美方政策改變,而是台美在安全、科技、製造與教育等領域的深度夥伴關係體現。

保守派會議引發尷尬場面

然而,報導說,賴政府的「保守派外交」也出現一些不協調畫面。108日,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邀請美國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PAC)主席施拉普(Matt Schlapp)出席「2025台北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說。

施拉普在半小時演講中,花了近7分鐘痛批「覺醒文化」(wokeness)與美國非法移民問題,讓部分與會者驚訝,擔心活動被誤解為MAGA集會。他隨後在場邊接受《彭博》訪問時坦言,在2025年前,台北「從未主動接觸過」他的組織。

報導指出,台灣正嘗試在「民主進步國家」形象與「加強與川普關係」間取得微妙平衡。《國際危機組織》東北亞資深分析師楊晧暐說,這樣的策略或會引發國內輿論批評,但「反映出台灣政府在美中關係不確定性升高之際,為維持對美關係所展現的務實態度」。

自川普上任以來,台美關係經歷多次波動。2016年他當選總統後,曾與時任總統蔡英文通話,打破長期外交禁忌;但此後他未再與台灣領導人公開對話。今年7月,賴清德原計劃出訪,華府拒絕其在紐約過境,不久後川普政府又暫停對台4億美元軍援案。

同時,北京持續施壓華府正式表態「反對台灣獨立」,試圖突破美方長年維持的「戰略模糊」政策。

彭博最後說,民進黨倡導的自由派價值,如性平與婚姻平權,使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民主國家,但這與川普陣營的保守理念相去甚遠。儘管如此,台北如今選擇跨越意識形態界線,接觸曾疏遠的MAGA圈,顯示賴政府在外交上的一種「現實主義轉向」。

川習會前夕,這場「保守派外交實驗」能否換來川普的實質關注,仍待觀察。如一名台北官員對彭博所言,「這是一場不得不打的心理戰。」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