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編輯專欄】蔣萬安力挺區桂芝 藍營縣市該效法

針對區桂芝事件,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區老師並未違反教育中立,台北市府的立場是捍衛言論自由。圖/中央社

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因接受大陸央視採訪,批評總統賴清德將大陸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引發民眾檢舉「不適任」。對此,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8日)出席區里長座談前受訪明確表態,「(北市)教育局已清楚說明,區老師並未違反教育中立。我們的立場是尊重老師教學的專業自主權,同時堅定捍衛言論自由。」蔣萬安站出來力挺,保住了言論自由的最後防線,也為地方首長做了示範。

區桂芝事件源於日前有民眾向教育部國教署檢舉,指接受央視採訪言行不當,要求北市府調查。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回應,經北一女中查證,無學生反映區桂芝在課堂或校內違反教育中立,教育局尊重其專業自主權與言論自由。但教育部長鄭英耀28日在立院受訪強調,教育人員應確保教學現場符合國安與認同的基本立場,若違規將依法懲戒。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更指區「顛倒是非配合統戰」,副主委梁文傑則建議北市府判斷是否合適教書。

區桂芝本人昨已澄清,她在央視談及傳統文化與教育議題,以小老百姓視角表達對兩岸親情的心聲:「賴清德將中國定為敵對勢力,我的母親在大陸,我該如何面對祖先?」她強調自己守的是《中華民國憲法》,憲法固有疆域包含兩岸,若檢舉人將「中國」限縮為對岸,那是認知差異,而非她言論有誤。

「賴17條」營造氛圍 讓台灣民主倒退30年

蔣萬安表態對區桂芝支持,至少捍衛了現在顯得是「奢求」的言論自由底線,在執政黨以「國安疑慮」為由頻祭出監控與懲戒形勢下,更可為藍營縣市首長捍衛憲法做表率。不做聲,民眾無法免於恐懼,言論自由便大打折扣,「賴17條」營造出的戒慎恐懼氛圍,讓台灣民主至少倒退30年。

區桂芝事件令人想起桃園最近的幾件事。先是有中壢警分局員警,被查出2021年在抖音自稱「我是中國人」引發爭議,遭記過一次,警備隊長因監督不周受誡勉。近期,又有一位國小校長在抖音發表「我愛你中國」、「兩岸一家親」言論,並在台灣贏得世界12強棒球賽時說「恭喜中國台灣棒球抗日成功」,遭家長投訴及市議員黃瓊慧質疑。

桃園市教育局接獲陳情後針對這件事展開調查,預計今天(28日)召開考核會議,決定是否處分。這位校長辯稱言論屬個人表達,使用平台累積積分,並無政治意圖。桃園對此案尚未定論,但已引發輿論兩極化。支持者認是言論自由範疇,反對者憂心教育者立場影響學生。

市長表態捍衛言論自由 市民才有安身符

固然,市長太高調會引發議會反對黨政治追殺,網軍側翼操縱下恐加重處分,但該守的底線還是要守,桃園市長張善政至今未表態,建議起而效尤,讓北桃成為保障言論自由的安全網。蔣萬安對區桂芝只有一句話,「我們捍衛言論自由」。只有市長立場站穩,市民才有安身符。

類似爭議並非個案。2022年台中市有一名公務員,在臉書發表「兩岸一家親」言論,遭民眾檢舉後被約談,雖未受懲戒,但過程引發寒蟬效應。南投縣有位教師因課堂提到兩岸歷史,被家長質疑「親中」,經調查後未處分,突顯的卻是保障言論自由的脆弱性。

毫無疑問,區桂芝事件後桃園會稽國小校長案的處理,將是檢驗地方執政者是否真正捍衛言論自由的試金石。教育局若屈從政治壓力,對國小校長施以過重處分,不僅違背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更會讓民眾對公權力產生不信任。張善政宜借鏡蔣萬安立場,公開支持個人言論權利,避免重蹈中壢警員案覆轍。

台灣75位學者發表「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快速降臨台灣上空,嚴重破壞台灣民主法治的發展。只有力挺區桂芝,才能展現捍衛言論自由的決心。藍營縣市長應以憲法為後盾,成為國人言論自由的捍衛者,否則台灣恐陷「新文革」隱憂,歷史將記下他們的選擇。

梅花新聞網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