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論惹怒北京,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先後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市通話,引起全球關注。對此,日本前駐陸大使垂秀夫指出,在中日因「台灣有事」論陷入緊張之際,中美元首直接通話代表習近平已將此事視為「親自關注的議題」,情勢發展到誰都壓不下去的程度。
高市先前在國會答辯中的爭議言論引發北京強烈反彈。她26日在與在野四黨黨魁舉行的討論會上稱,「因為被問到具體情況,才在該範圍內如實回答。」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會後稱,高市不再提及具體案例,「實質上已經等同撤回相關言論」。
垂秀夫在朝日電視台的節目上分析,中日關係因高市發言急速升溫,習近平親自介入可說是相當罕見。他說,習近平在通話中花篇幅談台灣問題,可見高度重視,而這也是大陸外交部近來對日本態度強硬的原因之一。

至於外界解讀川普「理解中國立場」,垂秀夫認為,習近平將「台灣回歸中國」詮釋成美中共同奠定的戰後秩序,屬於「偷換概念」。他強調,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宣言的簽署主體都是中華民國,習近平卻以此拉攏美國、強調共同抗戰歷史,「有移花接木之嫌」,而川普可能不完全了解歷史背景,才以『理解台灣對中方很重要』這類模糊話語帶過。
針對川普通話順序,垂秀夫直言,以前外交官的角度看,「這個順序非常令人遺憾」。他指出,在台灣議題引爆日中重大衝突之際,美國理應是「幕後主角」,既然中日情勢已到如此緊迫的程度,日本本應更早主動與美方交換意見,而非被動等待,「日本在這方面反應慢了一步」。
至於高市是否應撤回「台灣有事」答辯,垂秀夫表示,日本是否讓步終究是首相的決定,但他個人認為不支持撤回。「這是國家的立場與尊嚴問題。」他警告,若日本每次在中方壓力下退讓,長期的對中戰略將無法建立,「日本若再次落入屈服循環,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垂秀夫還補充,就軍事法理來看,即使當局判定「存亡危機事態」,其實也是「美軍先介入台灣防衛,日本才決定是否讓美軍使用基地」,重點仍在美國須先行一步。
主持人會中也詢問垂秀夫安倍時期提出的「戰略互惠關係」。對此,垂秀夫坦言,這個詞彙曾具有重大作用,但如今內容已大幅萎縮,「如果當中已經沒有『戰略』,那就只剩一個空殼。」他認為,日本已進入必須「重新構建對中戰略」的階段。
他進一步指出,日本未來可能面臨更困難的局勢,美中在某種層級上達成「交易」並非不可能,無論是大規模或小規模的協議,都可能讓美中更靠近,而日本反而被邊緣化。因此,日本不應只著眼於中日雙邊,更需拉開更大的戰略框架,與歐洲、印度、澳洲、東南亞等國家建立多層次合作網絡,從中長期重新布局。
垂秀夫舉例,蔡英文以民間身分訪德後,台德關係迅速升溫;澳洲與韓國都曾面臨中國的經濟施壓,但最終挺住並展開新布局。他反問:「為什麼只有日本跨不過這道門檻?」在他看來,這正凸顯日本迫切需要新的國家戰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