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強化南西諸島的軍事與民防布局,距台僅約110公里的與那國島成為最新焦點。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23日視察石垣島與與那國島後宣布,中程地對空飛彈部隊的部署正「按進度快速推進」。對此,中國外交部24日隨即強硬回擊,指責東京「挑動軍事對立」,並警告日本「切勿讓軍國主義死灰復燃」。

與那國島部署中程飛彈 日防相:按計畫快速推進
小泉此行是上任後首次視察與那國島。他與與那國町町長上地常夫會談時表示,日本正面臨「二戰後最嚴峻複雜的安全環境」,必須提升島嶼防衛能力。
他透露,與那國島中程地對空飛彈部署準備「推進順利」,詳細時程會在確認後向居民說明。他並否認此舉會升高區域緊張,強調部署目的是「強化島嶼防衛」,並稱「降低日本遭武裝攻擊可能性」。

與那國島距台灣僅110公里,是日本本土距台灣最近的前沿據點。日方近年已在奄美、宮古、石垣等島增設自衛隊基地,使西南島鏈成為連接日本本土與台海的戰略防線。
面對媒體詢問日本在台海衝突中角色,小泉以「假設性問題」迴避,但強調他來此是為「聽取駐防官兵的實際需求」。
近期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多次就台灣議題作出強硬表態,引發北京強烈反彈,也使日本對台政策走向備受區域關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 批日「突破防衛框架」
針對與那國島新部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24日例行記者會中做出激烈反應。她指出,「日方在與中國台灣鄰近地區部署進攻性武器,刻意製造地區緊張,挑動軍事對立。」
毛寧並將此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日的涉台言論聯繫,稱該趨勢「極其危險」,必須引起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她說,日本已逐年提升軍備、放寬武器出口限制、發展遠程打擊能力,甚至試圖動搖「無核三原則」,已偏離《和平憲法》中的「專守防衛」原則。

她警告說,「日本右翼勢力正企圖突破和平憲法,在穷兵黩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把日本和地區引向災禍。」
毛寧並強調,今年適逢抗戰勝利80週年與台灣光復80週年,中國「絕不允許日本開歷史倒車」,並重申中國「有決心、有能力」捍衛領土主權。
日本同步建置地下掩體 離島民防網全面啟動
在強化軍事部署的同時,《日經亞洲》報導, 日本政府也開始建立離島民防網,在宮古島、石垣島、與那國島等地將建「特定臨時避難設施」,提供居民至少兩週的地下生存空間,以因應飛彈攻擊或登陸威脅。
宮古島市計畫在改建後的市立體育中心地下打造可容納約500人的避難空間,平時作為停車場使用,戰時變為掩體。
此外,距台灣最近的與那國町,將在町公所地下建置200人規模掩體,預計2027年度啟用。石垣市與竹富町、多良間村也在研擬類似工程。
撤離計畫存在風險 東京承認需「雙軌並行」
日本離島防衛原則向來以「事前撤離」為主,但近期演練暴露出重大限制——包含天候、船舶班次、人力不足、弱勢者撤離困難等問題。
宮古島市長嘉數登向小泉指出:「地方政府無法單獨承擔弱勢撤離責任」,中央需提供更多支援。這亦促使日本政府啟動地下避難所工程作為補強。
防衛省官員私下承認,日本在冷戰後長期忽視民防建設,如今面對台海危機可能性上升,只能「從基礎開始補課」。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在南西諸島大量布建防空飛彈、地下掩體與反擊能力,代表東京已開始將這些離島視為「台海衝突預備戰場」。
對居民而言,軍事部署使緊張感升高;對北京而言,此舉明顯接近中國核心利益;對日本而言,則是在向民眾與盟友傳達「日本不會缺席台海局勢」。
隨著台海被視為全球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區域之一,東京與北京在西南島鏈的攻防已成為東亞安全最敏感的焦點之一。

然專家提醒,即便避難所建成,其結構仍不一定能承受飛彈直接命中,戰時仍須倚賴航空自衛隊的防空體系與區域反制能力。日本戰略研究學者指出,避難設施的真正意義是讓敵方「難保證攻擊可造成癱瘓效果」,提升整體嚇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