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新聞青天白日勳章得主黃百韜將軍殉國76周年 身葬五指山 陸有衣冠塚

青天白日勳章得主黃百韜將軍殉國76周年 身葬五指山 陸有衣冠塚

總統賴清德今天發文,向民國371122日殉國的黃百韜將軍致敬。國軍名將、曾獲青天白日勳章的黃百韜將軍再被各界緬懷,但這位殉國的名將在兩岸都有墓地,將軍究竟葬於何處呢?

多年來,黃百韜將軍的實際安葬地一直充滿疑雲;近日,大陸媒體與地方人士揭露,南京紫金山北麓的明朝開國大將李文忠岐陽王陵園內,竟悄然保存著一座為他所建的墓地,讓這位在徐蚌會戰殉國的將軍,再度受到外界關注。

李文忠墓園原是一處寧靜的歷史景點。在主建築旁的一處小亭後方,藏著一排狹窄且陡峭的石階。沿著階梯往上,被荒草掩蓋的矮丘間,露出一座圓形墓冢與立碑。撥開雜草後,碑文清晰寫著:「黃煥然之墓   一八九九—一九四八」(煥然為黃百韜字號)消息曝光後,引起軍史界與地方人士討論。

李文忠墓園管理人員受訪時指出,這座墓非民國時期原貌,而是約在2000年左右,由其子黃某出資約10萬元整修重建。管理人員透露:「他(兒子)當時住在美國。他確認此地大概就是1948年當年安葬父親的地方,所以希望修建紀念。」但對方強調,新修墓內並無將軍遺骸,屬衣冠冢性質。

黃百韜(18991948)為天津人,出身寒微。少年時因國難立志從軍,自基層士兵做起,以精明幹練、戰術靈活著稱。他歷經抗戰與剿共重要戰役,屢獲戰功,並於「黃泛區中原大捷」中負傷不退,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抗戰勝利後,他接掌整編25師,掃蕩華東共軍。1948年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爆發,他率第7兵團固守碾莊。面對數倍兵力包圍、彈盡援絕,仍拒不放棄陣地。1120日至22日激戰中,國軍損失慘重,黃百韜見戰局不可挽回,最終自戕殉國,年僅49歲。

國府其後派員潛入敵區收回遺骸,追贈上將,葬於新北市汐止區的五指山國軍示範公墓。黃百韜的墓地位於特勳區蔣介石並以「黃埔精神不死」紀念。白崇禧後解讀此言,意指:「願為國捐軀者,不必出自黃埔,精神可貴。」

多位軍史研究者指出,碾莊之役顯示黃百韜在「兵力懸殊、補給全斷」條件下仍強行固守,被視為國軍後期作戰中少數能牽制共軍鋒芒的指揮官之一。他的死亦象徵國軍徐蚌會戰全面崩潰前夕的重要節點。台灣國防部歷年也在其殉國日發文緬懷,強調「其忠勇精神為國軍典範」。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