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員私下透露,川普政府可能不會立即對半導體進口課徵長久以來承諾的關稅,此舉恐延後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經濟議程的核心政策,以免與北京爆發貿易衝突。
路透報導,多名不具名的知情人士表示,官員們在過去幾天向政府與私部門利害關係人傳達此訊息。其中2位直接參與討論者、一位獲知對話細節者,以及另一位追蹤事態發展者指出,川普政府正採取更謹慎態度,避免引發中國報復,進而重燃無止盡的貿易戰,甚至中斷關鍵稀土礦物的供應鏈。
2位知情人士強調,川普幕僚正花時間評估半導體關稅,以維持與北京的貿易休兵,避免供應鏈斷裂。他們提醒,任何決定均須經政府正式批准,且三位數關稅隨時可能實施。這些消息來源要求匿名,以揭露政策內部討論。
川普今年8月宣布,美國將對半導體進口課徵約100%的關稅,但豁免已在美國製造或承諾設廠的企業。數月來,華府官員曾多次向外界表示關稅即將確認,但如今立場已轉變,政府持續辯論時機與細節。
白宮發言人德賽(Kush Desai)與不願具名的商務部官員對此討論提出反駁。德賽指出:「川普政府堅定利用行政權力每項槓桿,將對國家與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製造業帶回美國本土。任何依賴匿名來源的報導純屬假新聞」。商務部官員則稱:「部門對半導體232關稅的政策並無變動」。雙方均未說明自川普首任期初即威脅的關稅何時敲定,亦未提供其他細節。
政府若決定延緩或縮減晶片關稅範圍,將發生在敏感時刻。川普正面對節慶購物季來臨前,消費者對物價上漲的日益不滿。對進口半導體加稅恐推升從冰箱到智慧型手機等家電產品的成本。路透9月曾報導,川普政府正考慮一項計畫,根據電子產品內晶片數量對外國裝置課稅。
川普上周已取消逾200種食品關稅,但堅稱進口稅未顯著貢獻通膨。美國政府關門已延後最新消費者物價數據發布,但自前總統拜登(Joe Biden)執政以來,通膨率即高於聯邦儲備局(Federal Reserve System)目標。
川普同時努力維持與中國的脆弱貿易休兵,中國為半導體與相關裝置主要製造國。上月,川普在韓國釜山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達成暫時擱置貿易議題的協議。2位熟悉韓國「川習會」對話人士表示,美方官員雖警告北京未來數月可能採取北京視為不可接受的國家安全措施,但雙方仍同意暫緩衝突。
川普深信對等關稅政策能復甦數十年來流失至中國等國的本土工廠就業。4月,川普政府宣布對藥品與半導體進口展開調查,主張過度依賴外國生產構成國家安全威脅,作為課稅基礎。
此次計畫若延後將再次凸顯川普貿易策略的靈活性,儘管其「美國優先」承諾強調透過關稅重塑供應鏈,但地緣政治與國內經濟壓力正迫使政府權衡風險。分析人士指出,若關稅延宕,可能緩解短期通膨疑慮,但恐削弱美國對中國科技依賴的長期對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