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訂20日早晨靠泊日本沖繩縣宮古島平良港的大陸郵輪「愛達・地中海號」突於19日宣布取消乘客下船計畫,僅在港區短暫停靠後於當天白天離港返航中國。該船 18 日自福建廈門出發,原本規劃 20 日供旅客登島觀光,下午再返航。日本共同社報導指出,郵輪公司已透過代理商通知海關相關變動,乘客也全部取消登島。這起臨時取消靠岸動作,被視為近期大陸旅客大幅縮減赴日旅遊意願的最新案例。
大陸旅客赴日需求近日明顯降溫。根據出行平台「航班管家 DAST」監測(11 月 18 日統計),大陸飛往日本航班的整體客座率較前一周驟降 12.3 個百分點,旅客量下滑 10.8%;當日航班取消率更達 13.4%,為五日內新高。
香港《南華早報》17 日亦引述數據指出,自15日起已有約 49.1萬張大陸至日本機票被取消,佔原先預訂量約三成。獨立航空分析師李瀚明表示,相關航線取消量是新訂票量的27倍,形容為「疫情後前所未見的規模」。
受需求劇減影響,國航、東航、南航等十餘家大洛航空公司已陸續公布特殊退改政策,允許旅客免費退票,多家航司也開始減班或取消航線。
中國外交部、文旅部與駐日使領館於14至16日間密集發布赴日安全提醒,建議中國公民近期避免前往日本。多家大型旅行社也向《澎湃新聞》證實,赴日團體旅遊退訂量明顯增加,部分企業甚至出現整團取消。航空業者指出,後續航班調整將視市場需求滾動判斷,目前仍在觀察退票趨勢。
根據日本觀光局(JNTO)統計,2025 年前三季日本接待外國旅客3165.1萬人次,其中中國大陸旅客約 748.7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大增42.7%,也是日本最大海外客源。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木內登英研判,若陸客大量減少,日本全年 GDP 可能因此縮減0.36%,等同約 2.2 兆日圓(約台幣 4800 億元)的經濟損失。
旅遊產業人士分析,郵輪靠港計畫向來牽涉船期、港務與安全評估,臨時取消並非罕見。但在大陸赴日旅遊全面轉冷的背景下,「愛達・地中海號」取消宮古島登岸,被視為近期旅客自主縮減日本行程的象徵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