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年75歲的前總統馬英九熱愛運動,今年9月更12度挑戰泳渡日月潭,他今天(7日)原定下午出席「馬習會十周年研討會」活動;不過,馬英九基金會稍早臨時宣布,馬英九因「身體微恙」,故不克出席活動,其健康狀況引起各界關注。
馬英九近年曾自述每天都游泳1公里、跑步2.5公里、騎腳踏車3公里,「天天都精神好、很快樂」;今年9月28日更以「超齡」專案參加日月潭國際萬人泳渡,一圓參賽夢。馬英九當時坦言,「我會變老,游泳速度也會變慢」,不過,只要每年都來游泳就能永保健康,老得比較慢。有趣的是,馬英九今年以2小時43分成績完賽,不僅成功達標,還比去年快了10分鐘。
但今天,作為研討會主角的馬英九卻抱病缺席,馬英九基金會指出,由於身體微恙(感冒)緣故,醫囑需「在家休養」,故不克出席活動,原定發表的致詞稿,改以臉書發文。
馬英九透過臉書發文指出,回顧十年前的馬習會,他與習近平突破重重障礙,在新加坡見面,在全球超過百家國際媒體、六百位記者見證下,握手長達81秒;這是當時兩岸分治66年來,首次兩岸領導人會晤,雙方坐下來對談兩岸和平的未來,會談後共進晚餐,成功為兩岸搭起了一座和平大橋。
馬英九提到,賴清德的台獨路線遭美國學者批評為「魯莽領導人」〈Reckless Leader〉,為兩岸關係乃至整個區域情勢帶來高度不穩定,連帶讓世界局勢動盪;看到賴總統被批評,他感慨為何馬習會十年後,台海情勢從不可能發生戰爭,到今天變成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所稱的「全球最危險的地方」?
馬英九表示,從蔡英文前總統開始,民進黨政府提出不符合台灣民眾利益的「抗中保台」政策,兩岸關係邁入低迷狀態,交流幾乎中斷,現任的賴清德總統更變本加厲,發表「新兩國論」與「境外敵對勢力」說,違反中華民國憲法的兩岸定位,更將兩岸關係進一步推入谷底。
馬英九呼籲賴清德,應立即懸崖勒馬,回到兩岸共同的政治基礎,回到10年前馬習會的基礎,讓兩岸遠離戰爭,他表示,腳踏實地,努力耕耘,從改善兩岸現有關係著手,進而維護區域穩定才是正確之路,「台灣主流民意已不再接受抗中保台,民意希望兩岸和解、兩岸和平,希望政府專心處理基本民生與經貿問題」。
馬英九強調,當年的馬習會備受國際各界肯定,各國政府都表示肯定與支持,當時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更聲明,「美國歡迎兩岸領導人會面及兩岸關係近年來的歷史性進展,台灣和平與穩定符合美國的重大與長期利益」、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則說,日本期待兩岸直接對話,和平解決問題,至於歐盟部分也發表聲明,「馬習會令人鼓舞,展現兩岸和解過程中所建立的互信」。
馬英九進一步指出,2018年6月,美國總統川普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會晤,也參考了「馬習會」模式,地點選擇在新加坡;這些都顯示,兩岸領導人會面,有互信、能和平,解決彼此爭端,緩和區域緊張,影響力是「全球性」,兩岸好對整個區域情勢,對世界局勢都好。
馬英九說,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交流制度化,「我很自豪地說,在我八年總統任內,曾為兩岸帶來和平穩定」;馬英九並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謝,他說,這場會晤為兩岸留下珍貴的遺產,是「兩岸交流制度化」的最高實踐,兩岸的和平與穩定,讓兩岸人民都受惠。
同時,馬英九也期許國民黨新任黨魁鄭麗文,能勇敢站在台灣民眾的利益,無畏推動兩岸交流,恢復國共兩黨對話,為台灣民眾穩定兩岸情勢,「期望未來如果國民黨能再次執政,能夠回到十年前馬習會的互信與基礎,再次為兩岸民眾謀福祉,為中華民族謀振興」。
鄭麗文此前在全代會上任致詞時,台下的馬英九激動到幾度落淚,外界認為,馬英九流淚在於黨內終於出現勇於擁抱九二共識,承繼他路線的人,並在鄭麗文身上看到國民黨重回執政的希望。
大陸方面對於馬習會的評論也很高,2020年11月6日,國台辦曾在北京舉行「兩岸領導人歷史性會晤5周年座談會」,時任國台辦主任劉結一當時也強調,「雙方會晤開創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的先河,將兩岸政治互動提升到新高度,成為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海協會會長張志軍也指出,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始終是影響兩岸關係行穩致遠的總根子,強調沒有「九二共識」,兩岸協商談判就不可能恢復,也不會有聯繫溝通機制這樣的政治突破。
相較於5周年時國台辦舉行公開座談會,陸方今天則未有相關的安排;不過,北京市台辦旗下「京彩台灣」特別訪問國民黨新任副主席蕭旭岑並上傳官方微博;蕭旭岑指出,大部分的民眾都希望兩岸不要再對抗,要走向和解,國民黨也希望兩岸能回到「馬習會榮景」,讓雙方人員往來、官方正常對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