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即將在韓國釜山登場,陸方在此之際率先釋出貿易暖流。據路透今天(29日)報導,大陸國有農業巨頭中糧集團(COFCO)近日已購買3批共約18萬噸美國大豆,這是美國今年收穫季以來大陸首次大宗採購美豆,象徵雙方大豆貿易關係重啟。
報導引述兩名貿易消息人士披露,中糧集團已完成3批美國大豆的採購,貨源預計於12月及2026年1月經太平洋西北地區港口出貨。另有知情人士指出,陸方近期至少再追加兩批採購訂單,顯示雙方貿易互動正在回暖。不過,中糧集團方面目前未對此回應。
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大豆進口區,進口量占全球總量逾六成。然而,今年秋收季以來,陸方完全沒向美國下單,轉而從巴西、阿根廷等中南美洲國家採購,導致美國豆農損失慘重。如今中美會談在即,中方重啟採購,被視為北京釋出善意,為川習會預熱。
隨著中美關係回暖預期,本周芝加哥大豆期貨價格從近五年低點強勢反彈,一度飆至15個月新高。業界分析,這批採購雖規模有限,但象徵意義重大。近期中美在馬來西亞舉行第五輪經貿磋商也傳出進展,美方認為中國可能恢復部分農產品採購,為未來簽訂更廣泛的貿易協議打下基礎。
不過,部分貿易商仍保持謹慎態度。由於大陸近來已自南美大量進口大豆,短期內對美豆需求或難出現大幅回升。一般而言,美國大豆每年4月至6月播種、9至10月收成,主要買家會提前在9月前下訂,但今年秋收以來,陸方遲遲未下單,直至此刻才出現突破性進展。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26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節目《本週》(This Week)訪問時坦言,作為一名大豆農夫,他切身感受到中國拒買美豆帶來的「經濟痛苦」。他在北達科他州擁有價值約500萬至2500萬美元(約新台幣1.5億至7.5億元)的農地,主要出租用於種植大豆與玉米。
美國秋季向來是大豆主要銷售期,但由於大陸改向南美採購,導致美豆滯銷、價格暴跌。外媒指出,川普為此私下要求幕僚「想辦法幫農民」,以維護其鐵票倉——中西部農業州的利益。白宮甚至考慮中止部分與陸方的貿易往來,如暫停部分食用油進口,以作為報復;同時也研擬數十億美元規模的農業補貼方案。
雖然此次採購金額與數量有限,但被視為雙方貿易關係「解凍」的象徵。分析人士指出,北京此舉顯然為即將登場的川習會營造友善氛圍,也釋放出希望穩定經貿往來的訊號。
《CNN》評論則指出,不論會談結果如何,此次峰會都可被視為中國的外交勝利,美國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曾重創雙邊往來,但也逼迫北京展現經濟實力、推動談判回到談桌。如今中國選擇在峰會前主動釋出「農業善意」,再次顯示其靈活運用經貿手段的戰略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