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懷文/新北報導】
面對讓人膽戰心驚的極端氣候,新北市不再只靠人力跟老天爺賭運氣!市府憑藉著全國首創的智慧防汛系統,將繁雜的防汛工作濃縮到一支手機就能搞定,以創新科技全面提升防災效率,(二十九)日勇奪2025「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環境保護組首獎。新北市不僅是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水利單位,更展現了用科技打造韌性城市的絕對實力。
水利局長宋德仁表示,以前一遇到大雨,防汛人員得火速衝到現場,但資訊零散並有時間落差,往往影響防汛決策的判斷。如今透過智慧防汛平台,上至決策高層,下至第一線同仁,只要一支手機在手,就能像擁有千里眼一樣,即時掌握從天空到地底下的所有水情。這套系統讓防汛工作從過去的被動救災,徹底轉為主動應變,整體應變時間比以往至少提前了2小時以上,確保能第一時間精準掌握、迅速處理。
宋德仁進一步說明,智慧防汛平台以第一線防汛人員需求為導向開發系統,整合「全時監測、AI判斷、即時推播」,每分鐘可處理 6 萬筆數據,並即時同步推播至29區公所,大幅提升應變效能。此外,平台已在 8 座抽水站導入 AI 操作,將防汛決策從傳統單純依前池水位,進化為同時納入上游下水道水位資訊,提醒人員及時啟動或加開抽水機組,精準發揮抽水效能。
他指出,為有效騰出滯洪空間,新北在硬體上持續創新,運用 16 座抽水站進行預抽,可騰出 57.8 萬噸 滯洪空間,同時結合 9 所「透保水校園」建置了 4.8 萬噸容量,這些設施都能與平台串聯,進行遠端操作多次排空,大幅提升防洪成效。
不僅如此,新北市更在制度上超前部署,早在2016年就率全國之先制定「透水保水自治條例」,要求各開發基地設置透保水設施,這項規定已累積提供約 223.7 萬噸容量。透過政府主導(抽水站/校園)與民間參與(建案)的公私協力與科技治理,新北已總計創造出近 300 萬噸的滯洪空間,成功打造更具韌性的智慧防災城市。
宋德仁說,智慧防汛平台的成效別只聽我說,實際案例中獲民眾肯定,就是最好的證明。以113年8月15日新莊午後驟雨為例,雨勢驟增時,立即透過平台監控與推播機制啟動應變,中港大排依照提醒開啟緊急排洪閘門讓超量水體進入河廊滯洪,分擔排洪負擔,中港抽水站同步啟抽,使積水迅速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