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由方達科技及方輿環境工程共同主辦的第七屆「我的部落我最繪」繪畫比賽,10月26日在台北凱撒大飯店盛大舉行。本屆以「我印象中的傳統活動」為主題,來自花蓮、臺東、屏東及高雄四縣市近百所學校、共513件作品踴躍投稿。原鄉學童以純真筆觸描繪歌舞祭儀、狩獵文化、手工藝紋飾與聚落空間,展現原住民族文化活在日常、植根土地的生命力,亦呈現出文化自信在新世代中強勢萌芽的現象。

中原大學副教授、設計學院原住民專班主任及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魯瑪夫博士受邀擔任本屆專業評審。他長期致力於原住民族建築文化、文化資產保存與設計創新,同時推動大學教育走入部落現場,實踐文化扎根與青年培力。他指出:「孩子的創作,不只是美術作品,而是族群故事的延續與文化生命的展現。」作品中呈現的信仰儀式、慶典活動與山林智慧,正是社群共享的記憶圖譜,也是活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魯瑪夫博士表示,此活動深刻呼應UNESCO《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所重視的社群性與跨世代傳承精神,顯示文化並非靜止,而是在孩子的生活與創作中持續脈動與更新。比賽更奠定臺灣於國際文化教育中的關鍵位置,實質落實 SDG4優質教育、SDG10減少不平等、SDG11永續城鄉與文化保存、SDG17多元夥伴關係等永續策略,成為企業與大學共同推動文化扎根的標竿案例。
此屆審查邀集27位跨領域專家,以嚴謹態度選拔原鄉孩子創作成果;主辦單位亦提供獎助金支持學校與教師持續投入文化教育,使比賽不僅是一場競賽,更是提升族群文化自信與社會支持原民教育的關鍵行動。

魯瑪夫博士身為臺灣第一位原住民建築博士,也強調臺灣原住民族擁有南島語族核心起源地位,是國際認識臺灣最核心的文化象徵。他分享,中原大學設計學院長期秉持「全人關懷、博學篤行」辦學理念,對原住民族教育與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展不遺餘力;中原大學原住民教育與設計產業研究中心(IEDIRC)團隊則持續推動文化設計與國際交流,串連馬來西亞、印尼、紐西蘭及太平洋島國等南島國家,讓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能從部落走向世界舞台。
他亦呼籲教育部及原民會持續關注並支持原住民族文化設計教育,使學童具備以自身文化參與世界的能力。他強調:「當孩子知道自己文化的價值,就能帶著臺灣最美的文化力量,踏上國際舞台。」此次比賽讓百件作品如同文化之光共同綻放,照亮原住民族在台灣社會中的尊嚴與美感,也照亮臺灣在國際文化地圖上的獨特高度。當孩子以畫筆守護部落記憶,這些色彩與線條,正建構著臺灣未來最真實且無可取代的文化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