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親民黨發言人
一起外人「無從置喙、清官難斷家務事」的社會人倫悲劇發生,媒體報導,具有中華民國國籍且設籍台灣的宋姓男子,日前疑似因意外而猝死異鄉中國大陸,據悉,其親生兒子因父親與他「早已失聯了23年」而拒絕認屍,導致宋男的遺體至今仍冰存於對岸的廈門殯儀館。對此,海基會則表示,彰化「快樂天堂基金會」曾針對此案來電尋求協助,半官方性質白手套的海基會,將會持續與該基金會保持密切聯繫,並提供各項的必要協助。
本案案起彰化的「快樂天堂基金會」近日接獲1起橫跨兩岸政府的「無主遺體案件」,1名獨自在中國大陸廈門工作的57歲宋姓男子於11月8日不幸猝逝,遺體則直到6天後才被他的鄰居發現,並送至廈門殯儀館進行冷凍保存。由於宋男的兒子表示,「他失聯23年,不願意前往辦理相關後事」,因而讓此一案件瞬間陷入了「法律與人倫」的兩難僵局。進而讓宋男的大體繼續卡在因現行兩岸未能交流解決的「法律窠臼」之中。
誠然,古諺有云「死者為大」,但話又說回來,在現今少子化、老年化與社會文化價值快速變遷的現狀下,坦白說,對於宋男兒子此刻的「決絕態度」,背後可能牽扯了有不足為外人道也的「恩怨情仇」,一般外人根本也沒有「情緒勒索」乃至「說嘴、道德綁架」宋兒的任何角色與立場,因為,那已不是最低道德標準的法律所能說得清楚講得明白,而是其內心深處、午夜夢迴的「上帝道德領地」。然而,面對此種現代社會現象,基於讓死者「類入土為安」與節省兩岸社會各項寶貴資源的理性中道考量,總不該讓此類僵局給一直沒完沒了的延續下去,遑論,類似的個案日後也可能將層出不窮的趨勢出現。
準此,對於上述親屬「不願意寫委託書」,讓遺體無從進行必要的後續處置程序,乃至兩岸現行規定唯有直系親屬才能簽署文件的「法律漏洞與落後觀念」,或許,再不涉及兩岸敏感脆弱的政治領域外,雙方都應從各自法律規範的「代位權」觀念出發,來進行上述案件「與時俱進、有機轉化」的「嚴肅官方修法」,或許,這已到了兩岸政府與民間社會都必須正視且實事求是的「改革關鍵改革時刻」了。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