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胡文琦專欄】中央與台中市府都應正視問題

【胡文琦專欄】中央與台中市府都應正視問題

胡文琦/台灣溫室氣體管理協會副秘書長

就事論事、沒有顏色的有一說一,暫且不論中央賴政府在「海空邊境防疫」上,亦同樣存在著檢討精進懲處的空間外,這次台中市政府在廚餘危機的應處上,確實也令人搖頭三嘆。最令人不解之處,在於對風險判斷與處置配套的可能「邏輯斷裂」。換言之,一個正常人都會理解的「廚餘桶是否應『加蓋』運送」的常識問題,怎麼會出現甚還需要地方發函請示中央的官僚怕事心態?

亦即,在明明已知廚餘可能是非洲豬瘟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且風險可能來自含肉加工品的殘餘與混入,而加工肉類具有可保存、可滯留的特性下,當源頭不明乃至是否已完全用盡而難以確認時,台中市政府卻選擇了掩埋、這種在專業與規範上都仍充滿疑慮的方式;這不只是單純的技術選擇問題,而是風險治理能力判斷的集體失靈。

就地掩埋看似省事,實則在傳染風險控制上早已存在著可能的先天破口。病原若不小心混入廚餘,掩埋並不等於風險歸零;土壤環境的不可控、動物干擾的可能、滲出液管理的變數,任何一項環節的疏漏,都足以讓整體風險反撲。進言之,政府的決策若未能以「最不利情境」為前提設計防護,就有可能會把風險外部化到社區、環境等等,最後卻須以更高社會成本變相買單。

誠然,面對這樣的非常防疫時期,焚化處理固然有其技術上的風險顧慮與成本考量;亦即考量生、熟廚餘的含水率頗高,會拉低處理熱質;而高鹽分的處理不當,亦可能增加「世紀之毒戴奧辛」形成貽害千年的風險,這些雖都確是真實存在的客觀科學問題無誤,然而,面對影響層面既深且廣的豬瘟防疫工作,反更應該是在料敵從嚴的「最嚴苛限制下,設計最可行的方案」才是。

此際,真正讓人擔憂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治理態度。市府先是選擇掩埋,幾天後則在輿論壓力下又部份改採焚化。這種缺乏前瞻風險評估很容易異化成父子騎驢。因為,公共治理需要的是預案、是情境模擬、是跨局處協作下的單一窗口指揮,並以透明的即時資訊與可稽核的數據向市民交代;果若決策像風向球,專業就會被稀釋,而市民的信任也將會大量流失。

鑒於危機就是檢驗治國能力的試金石,針對此番中央與地方的危機應處,從一開始對風險源的判定失焦,策略選擇與專業標準脫鉤等,讓人看到的是整個流程思維的缺席與風險管理意識的賭博心態。亦即真正成熟的公民治理,不是迴避技術難題,而應是方方面面的準備作業、場景演練與即時通報機制,期能讓民眾產業安心,準此直白地說,這一堂課中央與地方政府都應繼續強化精進。

%E8%83%A1%E6%96%87%E7%90%A6 1 01 1068x534 1 1024x512 1 1 1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想讓你的品牌在新聞媒體曝光? 立即點我加入官方LINE@免費諮詢
相關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