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文琦 親民黨發言人
針對中國國民黨主席新任當選人鄭麗文表示,願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強調,鄭主席若能夠「站在中華民國主權不被侵犯剝奪」,且「不改變台灣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的「兩個前提」下與習近平見面,「他會予以期待」。對此,鄭麗文則受訪指出,會「把卓揆這番話當作正面的鼓勵」,更期盼執政黨體認到「老百姓對兩岸和解」的殷殷期盼,他們如果能從現在就遞出橄欖枝,緩和兩岸劍拔弩張的局勢,那真的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
鄭麗文還說,能夠從民進黨政府的閣揆口中說出這樣「正面期待」的話語,非常珍惜也知道非常難得,當然,這番話有前提、有所保留,但基本上還是正向看待未來的國民黨主席,能與共產黨的主席或總書記做兩岸交流,也希望兩黨的正常交流,未來能為兩岸的和平鋪下更好的道路或橋樑。她強調,在這次選舉過程中一直強調要拚和平、拚經濟,兩岸和平對台灣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不管如何,只要能降低任何可能的軍事衝突,這都是台灣內部所有政黨都應該要努力的方向。
坦白說,筆者對於卓院長有別於黨中央「二個期待、一個提醒」的競爭政黨發言,站在當家執政政府最高行政首長的談話「兩個前提」,且主軸是以中華民國而不是台灣或是中華民國台灣的「憲政主義與依法行政」角度論述,乃至不管是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再到從深藍到深綠的2300萬台灣同胞「最大公約數」、且堅持認同的「台灣人民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等的「柔性前提」,不只讓朝野陣營的支持者都可接受,更保留了未來國家認同,不同意識形態者都可思辯討論的彈性靈活空間。
準此,對於這次在「大罷免事件」過後的首次、類朝野領袖難得有的善意橄欖枝發言,確是一個「存同求異」的「好的開始」。進言之,所謂鄭主席當選後,對岸中共軍機擾台頻率降低,「是否是習近平所給的紅利?」根本不是關鍵問題。真正重要的仍是,站在「同一艘船上、生命共同體」的榮辱與共脣齒相依的「存亡發展前提下」,在台灣的朝野政黨們,能否有「共同的風險體認」?正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因此對於卓院長與鄭主席此番合乎法理情的互相寄語,必須給予高度肯定才是。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