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專欄【胡文琦專欄】支持部長李遠尋求共識的做法

【胡文琦專欄】支持部長李遠尋求共識的做法

文/胡文琦

媒體報導,針對「中正紀念堂轉型」至今尚未貫徹落實,蔣介石前總統的威權象徵仍高居廟堂之上,日昨,文化部長李遠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需建立在共識上執行」。對此,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則對李遠「迴避處理問題的『共識』」說法表達遺憾,質疑李遠勿再以「等待建立共識」等為託詞,無限期地拖延中正紀念堂轉型的重大任務云云。

據悉,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表示,文化部自2017年啟動了中正紀念堂轉型的社會討論計畫,還曾舉辦過多場審議式的民主討論,而2021年啟動中正紀念堂階段性轉型計畫迄今已逾3年,並對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案辦理過共識會議、工作坊與競圖等「尋求社會共識」的活動,真促會不解強調究竟中正紀念堂轉型所需要的「社會共識」是什麼?

此外,真促會還指出「一個民主自由國家」持續在首都市中心「紀念威權獨裁者」,會是目前台灣社會的共識嗎?真促會質疑,蔣介石與中國國民黨政府於白色戒嚴時期,對台灣人民基本權的侵害與壓迫「是清楚的歷史事實」,中正紀念堂堂體中的巨大銅像及例行的軍禮相關儀式,是否牴觸了「民主價值」?又可以是李部長所謂的「見仁見智」嗎?

坦白說,李部長此時的謹言慎行確實可以理解。一來,誠如真促會所言,「社會共識是動態、且會透過溝通不斷變動的,…」,二來,就「民主價值」而言,多元意見與各族群不同的歷史記憶與感情,本來就應呈現蔡英文前總統「沒有人需要為自己的信仰而道歉」,那種「見仁見智」的包容,更遑論當時紅色革命浪潮席捲「時空環境不同」的大歷史眼淚。

三則,果若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方案如此單純簡單,想必也不會在蔡英文總統全面執政全面過半的無敵星星優勢條件下,「搞了八年還無法塵埃落定」,是吧?準此,中正紀念堂轉型實應理性公允的討論「蔣介石前總統的功過對錯」,而不是帶上有色眼鏡的「只有壞沒有好」。雖說台灣人民不會想要白色威權,但「轉型正義」也不該如此廉價與去脈絡化。

*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作者為政治評論家、親民黨發言人

相關新聞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