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楸玲/台北報導】
每年11月17日為世界早產兒日,112年主題為「small actions BIG IMPACT:immediate skin-to-skin care for every baby everywhere(小舉動,大改變:讓每個寶貝們在出生後,早期肌膚接觸)」。根據國民健康署111年出生通報資料顯示,我國每1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未滿2,500公克);每100名新生兒,就有1名是極低出生體重兒(出生體重未滿1,500公克)。對家長而言,相較於足月出生的寶寶,低、極低出生體重兒(俗稱巴掌仙子),順利從醫院返家後,照顧者們難免會有較多的擔心及壓力,如何將照護延伸到到家,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為減少家長在家裡照顧巴掌仙子們的不安及焦慮,增進居家照護品質,國民健康署自111年起推動「低(含極低)出生體重兒居家照護計畫」,截至112年10月已與80家醫院合作,將專業的照護服務延伸到居家,提供主動、可近、專業且多元的訪視服務(包含:居家訪視、視訊訪視、電訪/面訪)、定期關心家庭成員在照顧上的壓力、諮詢專線等服務,服務最長至矯正年齡2歲。
在各合作醫院的努力下,截至112年10月底極低出生體重兒已收案1,891人(符合條件出院人數:1,940人,收案率97.5%);有特殊健康情形的早產兒已收案672人(符合條件出院人數687人,收案率達97.8%),兩者收案率皆高達97%,共計已提供逾800次家訪、2,000次視訊訪視及11,000次電訪服務。
「傾心呵護小腳ㄚ」全紀錄,見證早產兒家庭們從「不安」到「安心」
品葳大約29週就迫不及待來到這個世界,出生時僅810公克,在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將近100天後,雖然戴著氧氣導管及鼻胃管,但總算出院返家了。回家後面對照顧上的挑戰,品葳媽媽開始慌張不安,還好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居家護理長親自到家裡,從餵奶、拍嗝等一般照護,到管路儀器的使用等,都耐心的指導,更時時關心媽媽的照顧壓力,主動簡訊關懷,給予家長無形的支持力量。其中記憶最深刻的是,某天凌晨因使用鼻胃管,不慎導致品葳胃出血,媽媽緊急傳訊求助,沒想到護理長即刻回電指導如何處理,更在隔天品葳到門診時特地來關心,讓品葳媽媽內心充滿感激,成長過程在醫護團隊的悉心照顧下,品葳順利的脫離對氧氣導管及鼻胃管的依賴,都讓品葳一家備感窩心。
玟諭是33週出生的巴掌仙子,出生時約1,200公克,住院2個多月後返家,但返家後除了要面對照顧上的問題外,還須面臨各種回診檢查的挑戰,台北馬偕紀念醫院透過視訊訪視,了解玟諭的健康及進食情形外,亦透過視訊鏡頭檢視睡眠環境,玟諭媽媽表示,醫院護理師都會很有耐心的解答照顧上的問題,提醒檢查回診的時間,也會在視訊訪視時很仔細的看玟諭睡覺的床是否安全,都會讓她大大的安心。
國民健康署112年與台灣早產兒基金會一同響應世界早產兒日,在台中市心之谷永續教育園區舉辦「傾心呵護小腳ㄚ,大手小手向前行」點燈活動,現場同步播放早產兒居家訪視之紀錄片,為守護這些巴掌仙子盡一份心。
更多新聞報導:
提升冠狀動脈心臟病治療品質 112年12月起納入給付「冠狀動脈斑塊切割氣球導管與旋磨切除系統」
保護肺健康 2023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 倡導ESG宣言 擴大綠色醫療